“楊家山鐵劍”系湖南長沙楊家山的春秋后期墓葬出土的文物。劍通體長 38.4厘米,莖長7.8厘米,劍寬2—2.6厘米,劍脊厚0.7厘米。
武器性能
簡介編輯本段

作為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鋼制品,出土時它的模樣可已經變得寒磣,沒有想象和傳說中那么神奇和所向無敵。兩三千年地層中氧氣的侵蝕,令它已經嚴重氧化腐蝕,劍首已殘。很難想象這是那時鄭重入殮的利器,若是在土層中不經意地發現它,也許就被不識寶的人當成了廢鐵。
可是它的價值豈就是一塊氧化鐵而已。經金相檢驗,這把劍含0.5%的中碳鋼,在劍身斷面上可以用放大鏡看出反復鍛打的層次,約7-9層。這是用塊煉鐵打成片后進行固體表面滲碳,使兩面形成高碳層,中間夾著低碳層,經過對折鍛合,并用若干片迭搭鍛打成長劍,鋼的含碳量為0.5%-0.6%,金相組織均勻,可能進行過熱處理。這把劍的制作工藝可以使我們聯想到同期中國的復合劍。它采用塊煉鋼技術。這是最可靠、最成熟的一種辦法。
印證長沙春秋晚期鐵器冶鑄業發達水平的還有識字嶺楚墓的鐵凹口形鋤和窯嶺出土的鐵鼎。楚國是我國最早冶煉鐵礦和使用鐵器的地方,長沙地區又是楚國較早出現鑄鐵業的地區。一定要注意:凹口鐵鋤和鐵鼎代表的不僅僅是楚國的水平,而是世界的水平。長沙出土的鐵鑄件證明,中國比歐洲使用鑄鐵的時間要早2100多年。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軍事戰略、軍事時事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