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性能
簡介
起源號探測器的主要裝備是5個六邊形的硅化玻璃盤,作為太陽風粒子的采集板,每個10厘米大小,由高純度的藍寶石、金剛石鑲嵌而成,并有硅和金涂層。發射后能夠對準太陽風吹來的方向,在探測到太陽表面噴發的時候打開,以捕捉太陽風物質。起源號探測器在大部分時間內工作在離地球150萬公里的L1拉格朗日點附近,這里位于地球磁層之外,避免了地球磁場對太陽風粒子的污染。
“起源”號是NASA探索計劃的第5次任務。它的任務是捕獲太陽風的粒子并將它們帶回地球。
結構特點編輯本段
在太陽能電池板展開的狀態下,這顆飛行器看起來很像一只平放的手表。它使用一個旋轉的蛤殼式機械裝置來打開和關閉中間的樣本返回艙。它的中頻天線安裝在下部,而低頻天線則安裝在太陽能電池板上。
研制歷程編輯本段
收集工作在2004年4月1日結束。在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機動并在5月2日飛越地球之后,“起源”號于2004年9月8日返回艙送回了地球,而飛行器主體則繼續在太陽軌道中運行。
使用情況編輯本段
在發射之后,“起源”號來到了距離地球大約150萬公里(930000英里)L1拉格朗日點,在這里它能夠在超高純度的金、藍寶石、硅和金剛石上收集10-20微克的純凈粒子?!捌鹪础碧柕姆祷嘏撝睆綖?52厘米(5英尺),原計劃使用直升飛機在空中回收,但它的降落傘系統展開失敗。最后返回艙以將近320公里/時(200英里/時)的速度墜落在猶他州的著陸地點??茖W家們現在正努力挽救盡可能多的樣本。
發射過程
2001年8月8日 - 從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由德爾塔-2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01年11月 - 開始采集太陽風粒子的標本
2004年4月1日 - 采集結束,起源號探測器開始返航。
2004年9月8日 - 起源號探測器返回艙返回地球大氣層。
運行狀況
為保證202千克重的返回艙在落地時的震動不會污染封存的太陽風粒子,原計劃在降落階段,降落傘在6600米高處打開,在2850米高處由好萊塢特技飛行員弗萊明等三人駕駛直升飛機用6米長的吊鉤鉤住降落傘,對返回艙進行回收。
如果此次抓鉤失敗,當返回艙降至150米到300米高處時由第二架直升飛機將降落傘鉤住。弗萊明等人事先已經過了12次演練,無一失敗。然而在返回當天卻由于重力開關裝置的電池故障,導致降落傘沒能按原計劃打開,返回艙以320 km/h的速度墜落在猶他州的沙漠上,并且變形損壞,一半撞入地面并裂開,搜集到的太陽風粒子受到污染。后來科學家們對搜集到的標本進行檢查后認為太陽風粒子樣品基本保存完好。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軍事戰略、軍事時事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